首页 资讯 电影 收视2.8!央视新剧全员演技惊艳,她一出场弃剧声一片差评满天飞

收视2.8!央视新剧全员演技惊艳,她一出场弃剧声一片差评满天飞

央视大剧《灼灼韶华》收视破2.8,本该口碑爆棚,不料却引爆“弃剧潮”!

热依扎被嘲“丫头教”,李勤勤浮夸演技引爆弃剧潮,更有“穿越”道具、贫富矛盾轮番拆台。



一边是演技派封神,一边是槽点满天飞,观众怒吼:这剧还能看吗?



那么,这剧究竟是神作还是烂片?

演技撑起半边天

说到底,这剧能留住观众,很大程度上得归功于几位实力派演员



他们用精湛的表演,硬是让一个故事背景略显单薄的世界,充满了活生生的人情味。

热依扎饰演的女主角褚韶华,简直是行走的“爽”文女主。

她不是那种柔弱无助的白莲花,而是一个性子刚烈、绝不内耗的狠角色。



剧中有一幕她训斥嫂子的戏,脖子上青筋暴起,那股子爆发力隔着屏幕都能震慑人心。

但她又不是单纯的强硬,面对弟妹时,她又能瞬间切换成温柔可靠的姐姐,是非分明。



面对外界的挑衅,她嘴角的微笑既是礼貌,也是无声的警告,变脸之快,让人拍案叫绝。

这种复杂而立体的塑造,让观众瞬间有了代入感。

当然,撑起这部剧的,远不止女主角一人。



老戏骨丁勇岱饰演的陈记药铺大当家,一出场就自带威严气场。

他不是那种刻板的大家长,反而格外欣赏有才华的晚辈,从不摆谱。



他听到奉承话时,嘴角会不自觉地咧开,那份小得意演得活灵活现。

而看到自家不成器的儿子时,脸上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复杂神情,又让人感同身受。

他把一个明事理、有格局的传统商人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车永莉扮演的周燕。

这个角色为了达到目的,溜须拍马、吹牛说谎样样精通,性格极其强势。

车永莉的表演真实到什么程度?



就是能成功让无数观众看得“气得牙痒痒”,恨不得冲进电视里跟她理论。

一个配角能演到这个份上,足见其功力。



正是这些鲜活的角色,共同构建了一个可信的情感世界,让观众相信了那个年代里人们的喜怒哀乐。

道具布景疯狂拆台

然而,就在观众沉浸于演员们营造的真实氛围时,剧集制作上的各种漏洞却像一个个破洞,不断地往里灌着冷风。



时刻提醒着你:别当真,这只是在演戏!

最离谱的莫过于道具的“穿越”问题,剧中有一场帮派火拼的戏,陈老板为了镇住场面,掏出了一把手枪。

可问题是,这把枪的样式,在故事发生的1916年,根本就不应该出现在中国。



有较真的观众指出,那个时候,美国也才刚刚造出M1911手枪,而旧中国抗战时期最常见的,应该是“毛瑟手枪”。

这样一个关键道具的失误,显得整个制作团队过于“儿戏”,瞬间就破坏了辛苦营造的年代感。



如果说道具是硬伤,那剧情逻辑的矛盾就是内伤了。

女主角褚韶华的家世设定,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

剧里说她家是祖辈三代的医药世家,还住着类似四合院的大宅子,这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是富裕人家了。



可镜头一转,家里的药铺竟然连一个伙计都没有,从进货到经营,全靠她哥哥一个人撑着。

这就奇怪了,一个三代世家,住着大宅院,居然连个伙计都请不起?



这种自相矛盾的经济状况设定,实在经不起推敲,给人的感觉就像是编剧在糊弄观众,让角色的生存环境显得极为不真实。

老戏骨和丫头教的正面交锋

更有趣的是,关于“真实感”的争议,最终还集中到了两位演员身上。



她们的表演和形象,恰好代表了两种审美上的极端,引发了观众对于“好表演”标准的大讨论。

首当其冲的就是女主角热依扎,一方面,几乎所有人都承认,她演活了褚韶华刚烈不屈的“神”,那种骨子里的劲儿被她诠释得淋漓尽致。



但另一方面,争议也随之而来。已经39岁的她,要去扮演一个20岁左右的少女,外形上的违和感成了部分观众吐槽的焦点。

有人觉得她脸部状态显得“又老又肿”,扎着麻花辫的样子格格不入,甚至给她贴上了“丫头教”的标签,拿“老黄瓜刷绿漆”来形容。



这让人想起了70岁演18岁少女的刘晓庆,以及56岁还在演青年恋爱剧的蒋雯丽。

这便引出了一个经典辩题:对于角色塑造而言,到底是“形似”更重要,还是“神似”就足够了?



另一位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是饰演婆婆的李勤勤。

这位老戏骨的表演,被不少观众批评为用力过猛。



她的小动作过多,说话时总是摇头晃脑,瞪大眼睛、瘪嘴使眼色,表情极其浮夸。



本来一个心机深沉的“恶婆婆”,硬生生被她演成了一个滑稽可笑、爱捉弄人的“傻”婆婆,不仅毫无威慑力,反而透着一股浓浓的“短剧感”,显得十分做作。



这与她在《亲爱的小孩》中备受好评的出彩表现形成了鲜明反差,也与丁勇岱等人的写实派演法格格不入,让一些观众直言看不下去,甚至可能因此弃剧。

结语

说到底,《灼灼韶华》这部剧的成败,似乎都系于“真实感”这三个字上。



它一方面拥有实力派演员用细节撑起的情感真实,足以让观众产生共情。

另一方面,又在历史考证、逻辑设定乃至表演风格的统一性上暴露了明显的短板。



这种演技和设定相互“拆台”的现象,恰恰反映了当下观众对年代剧日益增长的审美要求。

大家想看的,不仅仅是演员贡献的“真情实感”,更需要制作方提供一个经得起推敲的“真实世界”。



毕竟,演技与设定本应是相辅相成的,缺了任何一环,再好的表演,也可能被悬浮的设定拖累,最终只剩下遗憾。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才播2小时,成榜单第一!终于有和《花千骨》一较高下的古装剧了
下一篇
央视《归队》收官!3人演技零差评,2人升咖,1人将烂牌打成王炸

评论

评论已关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