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频剧,要打翻身仗了?
最近,杨洋二战男频大剧的新作《凡人修仙传》开播三日在优酷站内热度破万。截至8月11日,据云合数据显示,该剧正片有效市场占比15.6%、集均估值约3300万;另据酷云数据显示,该剧在首日高开1820万播放量后,涨势放缓但整体稳升,截至8月10日(上线两周)集均播放量3751万。
目前,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8月10日)显示,该剧累计正片播放量已经突破7亿、登顶单周播放量冠军、累计获得7次单日播放量冠军;同时,也在开播7日后实现了全网播放量实时登顶、评级稳定S+的市场表现。而在8月12日,这一部“凡人修仙”流的大男主剧也已经进入大结局收官超点,走势还是十分乐观。
在去年《庆余年2》又一次验证男频剧的爆款价值后,今年更是成为了肉眼可见的男频大年。都说男频剧难做、爆款难出,要想真正翻身,到底该往哪里卷?
01男频“卷”大年
在女频领跑影视市场多年、视频平台拉新与月活触顶之际,男频剧毫不意外成为了被寄予撬动平台新增量的厚望。尤其是《庆余年》系列、《狂飙》的破圈,验证了男频剧不输女频剧的商业潜力,主流视频平台的男频存货对打也堪称“白热化”。
今年以来,优酷暂时凭借《藏海传》在上半年拔得男频头筹。根据灯塔数据,《藏海传》是上半年唯一单日市占率超25%剧集,同时也以断层优势获得上半年播放量第一、强势支撑起第二季度大盘。不仅如此,《沙尘暴》《我叫赵甲第第二季》等“男人戏”也均在上半年斩获一定的口碑。
除了近期开启下半年男频大战的《凡人修仙传》外,包括敖瑞鹏主演《师兄太稳健》、龚俊主演《暗河传》、杨洋主演《雨霖铃》等,均已进入优酷今年待播预约阶段,同时《镖人》《大道朝天》等经典男频IP改编剧也已进入官宣筹备阶段。
去年,凭借《庆余年2》再度成为男频爆款剧王后,腾讯视频在今年开年也以王鹤棣主演的又一男频大IP改编作《大奉打更人》占据男频一席之地。据灯塔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这部被寄予厚望的男频大剧也以市占率2.67%、正片播放量14.87亿位居TOP3,仅次于《藏海传》《难哄》。
事实上,依靠旗下阅文集团的IP改编优势,腾讯视频男频储备也基本囊括了绝大多数男频网文大IP,比如《剑来》《什锦》《异人之下》新系列等男频大IP。近期公开预约阶段的20部新剧中,也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大男主剧,比如成毅主演《赴山海》,陈永胜主演《合成令》等。同时,除《庆余年3》外,由陈道明监制、作家陈甘露同名小说《千里江山图》改编的谍战大剧也已进入拍摄阶段,两部男频“好饼”均由张若昀挑大梁。
而爱奇艺在与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的《赴山海》因故紧急撤档后,根据公开信息显示,虽然鲜少男频大IP改编,但爱奇艺男频剧存货同样不容小觑。比如由杨志刚主演《唐诡3》、王阳主演《围猎》、于和伟主演《暗夜深海》、陈晓主演《大生意人》《云襄传之将进酒》等大男主剧均已进入待播预约阶段,同时也有《重器》《夜不收》《高兴》《兵自风中来》等多元题材开花的男频剧集。
相比于优爱腾的火热,以综艺见长的芒果TV虽然入场较晚,却也在持续加码试水。除了手握五百导演《猎豹》、罗云熙主演《水龙吟》、十一月导演《长风少年词》等待播外,包括王鹤棣主演《咸鱼飞升》以及《香初上舞》《长安纸墨录》《下半场》等均为芒果TV男频赛道的重点筹备项目。
从各平台的待播存货来看,男频剧基本上还是以男频热门题材为主,且绝大多数为网文爆款改编。之于头部项目来说,大流量男主扛剧、男女频豪华班底护航的搭配模式,也依然是过去“熟悉的配方”。
但不同的是,各平台均在加码试水玄幻赛道,而该领域在男频网文动漫常出爆款、却在影视化易扑。但基于受众面的广度,这也或将成为下一部“男频剧王”的分水岭。
整体上,在被女频压制多年后,被看作影视新风口的男频剧集,已经力压前五年创作量。不过迄今为止,男频剧依然是扑大于爆,即便有口碑作如《少年歌行》《异人之下》、高流量作如《大奉打更人》《藏海传》,但无不例外难复刻无可争议的现象级全民“爆”。
02男频剧为何难爆?
男频爆款的缺位,是亘在影视行业的一道难题。
但事实上,相比男频剧,男频网文、动画堪称“富矿”,平台、小说网站也早已通过内容消费撬动了男性市场,且实现了小说到动画、动画反哺小说的成功闭环,甚至达到了年年有新作、年年有爆款、年年有超级IP的稳定供给。比如去年国漫TOP10均为男频IP,且9席为腾讯视频播出,且几乎均为男频头部网文IP改编。
而在男频这一概念盛行之前,以大男主为戏眼的“男人戏”同样是男频爆款的高发区,不乏一年多部高收视率、高口碑的产出,题材方面又以武侠小说改编剧、古装剧、战争剧、年代剧为主。
比如以“神仙打架”的2005年全国收视率前十电视剧为例,既有历史向《汉武大帝》,也有战争剧“大男主”李云龙(《亮剑》)、古装悬疑“大男主”宋慈(《大宋提刑官》)以及武侠双男主故事《小鱼儿与花无缺》等,《亮剑》更是拿下全国收视率亚军,仅次于《京华烟云》,但稳定的复播率却也令该剧有高度的长尾效应。
由此可见,男频并非没有观众市场。那么,为何如今的男频市场中,男频剧却面临爆款凋敝,成了“扶不起的阿斗”?
最为核心的一点,还是剧本质量走低的改编难问题。文学性走低、缺乏情感共鸣与价值深度、强爽感过度、注水过度等,直接影响到男频剧的改编投入尤其是特效、视觉等方面的呈现。如何去水化、去套路化,也成为男频剧直面的一大难题。
毕竟,与以年为单位、烧钱做特效产出的动画有所不同,像《斗罗大陆》动画至今十年因还原度、精致的特效等仍未下神坛,被戏称为腾讯视频的“养老保险”,但2021、2024两部剧版均口碑稀烂,除了演技、剧情被诟病外,特效更是被吐槽“页游广告”。
另一方面,男频的存在之初便是男性审美占据主导地位,大世界观、快节奏、低门槛、强爽感以及恶俗黄梗、后宫向、赘婿逆袭流等标签均是男频特色。但在男频剧面向大众市场的过程中,这些男性爽点却不乏为“雷点”,面临着缺乏男女通吃的剧情锚点问题,如若把握不好“度”,便容易翻车,得罪两方阵营。
2021年,愤怒的香蕉(《赘婿》作者)就曾在社交平台发文称,“一部男爽剧,为什么有女观众觉得需要剧需要她们?剧本身最大考虑受众群体是原著书粉,其次再出圈,原著书粉又是男性为主”。但客观现实是,男频剧集热度、口碑于一体的前提,恰恰是男女观众比例的“营养均衡”。比如《庆余年》男女观众比在4:6左右,《狂飙》男女观众比例也趋近五五开。
此外,流量型男主成为男频挑大梁的优选,却往往难以挑起大男主之任。
比如流量男主的飞升几乎依靠女频爆款,在男频却多有水土不服的现象,演技、长相、气质都要经受更为苛刻的审判。比如早年间杨洋主演的《武动乾坤》,就因演技、剧本改编成为扑街代表,而今王鹤棣主演、热度高但口碑崩盘的《大奉打更人》也是如此;即便是非偶像流量派的雷佳音,主演《长安的荔枝》也在今年同样扑街。
说到底,真正做到无短板、全方位砸出水花的新男频剧,也不过是演技与剧本均相对扎实。
03男频剧怎么打翻身仗?
不过,即便男频剧多毒药,但市场仍然需要男频剧。
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男频一爆,吸金神器。男频剧虽然有投资回报率不稳定、成功率低,但真爆款却上限颇高,有着高收益、高用户粘性、高转化率。更何况,相较于快被挖空的女频而言,男频尚且还未陷入观感疲惫阶段,仍然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
比如除了《庆余年》的现象级回报外,仅在分账剧领域,2022年优酷男频分账剧《我叫赵甲第》(改编自烽火戏诸侯《老子是癞蛤蟆》)分账超过7000万,今年开播的第二季目前已分账超5040万,打破去年分账剧年冠记录。而在短剧领域,去年男频横屏短剧《原罪》也凭借分账超过3000万创下短剧分账新纪录。
如编剧汪海林所言,“男观众成了互联网时代的弃儿”,男频剧的“增量”该如何定义,或许需要重新解读。
从谍战、军旅、武侠、修仙等受到男性观众喜爱的题材来看,男频创作大方向是在通过竞争对抗关系展现的一门男性成功学,主要提供的是代入性极强的“爽感”代偿。
真正出圈的男频剧,并非只是“男人圣经”带来的爽点,鲜活的配角、清晰合理的故事线逻辑、丰富的支线情节等缺一不可,最终所呈现的是无关男女频、站在大众视角下令人信服、代入感极强的世界观与故事体验。因此,即便《琅琊榜》《莲花楼》是女频网文改编剧集、《庆余年》系列为男频后宫文改编剧,但同样成为了打破受众圈层的代表性“大男主”剧。
目前,平台、男频剧制作团队也不乏尝试为男频剧多角度附加变量,进行创新实验,而非一昧媚男媚女。
一方面,女性制作团队在挑起男频剧头部IP制作大梁。比如近期所开播的《凡人修仙传》便是如此,导演杨阳也是继《将夜》后再度执导男频大IP,女性导演特有的细腻感也给予了这部男频IP不刻意迎合某一受众、去性别隔阂的舒适区。
她也在采访时表示,“作为导演,我如果上来就想着这是一个男频,我要讨好男频观众,这是女频,我要讨好女频观众,那会让我太有杂念了。一个创作者她不能有那么多杂念,她就要很专注在这个作品本身,去挖掘它。”
另一方面,便是下调男频剧预期,即便大IP也不再盲目信任大流量、豪华阵容,反而愈加青睐在男频有口碑的“小而美”团队。像导演许宏宇与其厂牌“热血动物联盟”便在《穿越火线》《异人之下》系列(优酷版)等男频剧受到市场认可的成功案例后,目前手握《镖人》《十日终焉》《异人之下》系列(腾讯版)等多平台男频重磅IP。
不仅如此,愈加注重多元的细分场景、平衡男女受众喜好等方面,也成为男频剧试图打破传统男频照搬原著或照猫画虎创作的举措。
值得关注的是,男频赛道补位的潜力股,也不仅仅局限于当红流量。像成毅除《赴山海》外,仅今年男频待播存货还有《英雄志》《长安二十四计》,在男频武侠江湖赛道占据一席之地;而彭昱畅目前被普遍公认为男频废柴逆袭流男主代表,已手握《万古最强宗》《年少有为》两部待播;资历较浅的敖瑞鹏,则握有优酷出品的男频经典IP《师兄太稳健》外,目前也已进组爱奇艺出品男频大剧《一点浩然气》,试水男频武侠、修仙赛道。
对于当下的男频剧乃至长剧市场而言,与其期待复刻《庆余年》,反倒不如开辟男频多角度、多样化的创新,寻找新解法。正如今年,《大奉打更人》的无厘头搞笑风、《凡人修仙传》的凡人修仙流等都在试图突破窠臼。
男频要想不扑,圈层穿透力、新颖的故事与题材等缺一不可。归根到底,无论是男频还是女频,长剧市场需要的依旧是良心作品,好内容才是吸引观众、打破圈层桎梏的突围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