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剧一直是剧集市场热门品类。近期接连播出的“她悬疑”剧集,为传统悬疑类型带来新意。如《正当防卫》以女性检察官视角展开叙事,聚焦正当防卫认定等议题;《朱雀堂》借民国悬疑外壳,展现女性命运抉择;《焕羽》于少女成长暗线中融入社会议题,以细腻女性视角为青春悬疑叙事增添独特魅力。
据不完全统计,接下来还有《隐身的名字》《醉梦》《五个失踪的少年》《人鱼》《海边的秘密》《暗恋者的救赎》《近海新生》《执迷》《回来的他们》等多部“她悬疑”作品待播。当女性叙事成为悬疑剧创新突破口,这一创作风潮将如何拓展类型剧市场边界?
从“强情节”到“强共鸣”
传统悬疑剧核心驱动力多聚焦“解谜”,以密室杀人、连环凶案、高智商对决等强情节设计搭建叙事框架。“她悬疑”则凭借女性特有的感知方式重构悬疑底层逻辑,情感共鸣成为关键叙事支撑。
在近期热播剧《正当防卫》中,女检察官方灵渊(高叶 饰)审查“家暴反击致死案”时,敏锐察觉被害人被长期施暴的细节。她和同事秉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综合考量“天理、国法、人情”,最终认定被告人杀夫行为属正当防卫。剧中,悬疑情节推进不再单纯依赖外部反转,还体现在女性对正义的动态重塑,以细腻之心为司法增添温度。
《朱雀堂》以民国悬疑为叙事载体,巧妙融入女性视角。剧中,女主角高英(万茜 饰)身为朱雀堂女掌柜,在调查家族秘宝失窃案时,凭借女性特有的细腻感知,拼凑出被压抑的女性互助网络与隐秘抗争史。剧中悬疑线索与“女性如何突破封建枷锁”这一命题紧密相连。这种以情感共鸣重构罪案逻辑的叙事方式,使悬疑不再局限于探寻“谁是真凶”,更深入追问“为何成凶”。
此前热播的《焕羽》,以女主角乔青羽(张婧仪 饰)探寻姐姐乔贝羽去世真相为主要叙事线索,将悬疑情节与女性成长有机融合。该剧在引领观众逐步揭开真相的同时,让观众对主角产生情感共鸣与投射。
以情动人的叙事策略,助力悬疑剧从“烧脑游戏”升级为“情感共振器”。从观众观剧评价来看,《正当防卫》里女性角色面对不公与困境时所展现的坚韧勇气,《朱雀台》中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及女性相互扶持的情谊,《焕羽》所呈现的青春困惑与成长蜕变,均引发众多女性观众强烈共鸣。
“与传统悬疑剧相比,女性悬疑剧正从‘强情节’向‘强共鸣’转变,观众的高情感投入是推动这一转变的重要因素。”在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看来,共鸣的本质是情感认同,观众会将更多情感投射到角色上,关注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不过,也有一些“她悬疑”剧过于侧重情感浓度,悬疑元素反而沦为附加元素。创作“她悬疑”剧时,平衡悬疑线与情感线至关重要,创作者不可因过度强化情感浓度与情绪价值而忽视悬疑剧的核心特质。
李胜利
谈及“她悬疑”剧创作新特点,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戏文系主任李胜利表示,“她悬疑”剧将悬疑冲突与女性生存体验、情感世界、社会压力等紧密结合,满足女性思考自身处境和纾解情绪的需求。同时,“她悬疑”剧将女性角色从类型边缘推至中心,剧中女性不再局限于完美受害者、苦情妻子或母亲等单一形象,而是成为案件主导者、解谜核心行动者。这些角色既有《朱雀堂》中的高英、《沙尘暴》中的刘盈盈、《不完美受害人》中的赵寻等道德灰色地带的“反英雄式女性”(戏剧或叙事作品中缺乏理想主义或勇气等传统英雄品质的主要人物),也有《正当防卫》中的方灵渊、《回响》中的冉咚咚、《不完美受害人》中的林阙等具备专业技能的主动调查者,类型多元,复杂性与多样性显著提升。此外,“她悬疑”剧叙事视角侧重“内部观照”,更关注主角在解谜过程中完成自我认知,更具“心理深度”。这种“以女性为主体”的细分类型,既具有类型融合的创新魅力,又能体察社会现实。
悬疑外壳下的现实主义深描
“她悬疑”剧的革新性,不仅体现在视角转换,还在于对社会议题的深度介入。创作者巧妙地将家庭暴力、职场歧视、代际创伤等现实痛点融入悬疑叙事,使类型剧成为社会情绪的映射窗口和公共议题的讨论空间。
《正当防卫》的创作灵感源于真实案例。剧本在最高检相关业务厅和最高检影视中心的指导下,历经多轮精心打磨,专业还原“正当防卫”条款在司法适用中面临的难题,呈现家暴反抗、校园霸凌、舆论裹挟等现实中的复杂情境。《朱雀堂》借助离奇案件与复杂人物关系,揭露民国时期上海滩权色交易、黑帮势力与政界腐败等问题。《焕羽》采用青春与悬疑相结合的叙事模式,探讨代际关系、熟人社会的流言暴力、女性成长与命运抉择等社会话题。当《正当防卫》引发观众追问“法律如何保护弱者”,《焕羽》促使观众反思“流言如何伤人”,《朱雀堂》引导观众思考“女性如何冲破历史枷锁”,“她悬疑”剧也实现了从类型创新到社会价值挖掘的跃升。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正当防卫》总制片人戴莹表示,该剧将家暴、校园霸凌等社会问题搬上荧屏,借助女检察官方灵渊“如我在诉”的视角,让“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理精神具象呈现。导演李云亮认为,该剧重点不在于展现凶手追缉过程,而是进行心灵层面的深度剖析。编剧贾东岩、武瑶表示,剧本创作过程中深入挖掘正当防卫法条背后复杂的人性图谱与社会争议。
《焕羽》导演刘紫微表示,该剧呈现不同女性的困境与成长:乔青羽从深陷流言的少女成长为勇敢抗争的独立女性,彰显女性追求自我的勇气;乔贝羽以抗争隐喻女性觉醒,展现不屈精神;母亲李芳好让观众看到传统观念下女性在家庭与自我之间的艰难抉择。通过展现她们从迷茫到坚定、从依赖到独立的转变,观众能看到女性面对挑战的成长轨迹。
“‘她悬疑’作品的核心魅力,在于精准捕捉现实生活中女性‘未被言说的困境’,满足女性‘被看见’‘被理解’‘被言说’的心理需求。”在李胜利看来,“她悬疑”剧借助悬疑探讨女性困境、权力关系、自我觉醒等问题,将单一案件升华为女性生存图景,增强了作品的社会议题性。同时,反转、谜题、节奏控制等悬疑结构的设置,不仅营造紧张感,还层层揭开人物内心世界,深入探讨女性议题。此外,“她悬疑”剧对女性议题的探讨,正从传统家庭、罪案现场向职场、社交圈层乃至特定历史或文化背景等领域延伸,触及心理操控、生育困境、职场倾轧、女性互助等现代议题。
张颐武表示,悬疑剧聚焦个人生活场景中的各类问题,着重呈现人与人的关系。“她悬疑”剧融入的社会议题,是构建其情绪价值的重要基础。然而,优质影视剧不能仅满足于吸引观众,还应肩负起正向价值观引导的使命。对于剧中涉及的社会议题,创作者应以正面价值回应,精准观察、合理解释社会问题。
多元创新拓宽创作空间
从各大平台公布的2025年待播剧片单来看,“她悬疑”剧集仍是内容布局重点,呈现叙事结构与叙事方式创新、女性视角与主体性凸显、社会议题多元深入等显著特征。
在叙事结构与叙事方式上,“她悬疑”剧以多元叙事拓展表达边界。例如,《海边的秘密》采用“姐妹互为镜像”的叙事结构,深入探讨心理议题,构建“新派女性悬疑”范式;《回来的他们》运用非线性叙事强化悬疑张力,凸显女性从幸存者到掌控者的蜕变;《人鱼》通过双线交织的时空结构及受害者与目击者双重视角,展现案件推理过程,以女性互助与自我救赎主题,重构女性悬疑剧叙事维度。
同时,女性视角愈发鲜明,主体性更加突出。如《五个失踪的少年》聚焦母亲群体,通过多元母亲形象,探讨母爱与救赎;《隐身的名字》凭借全女性主创团队,构建“她视角”叙事,展现女性在逆境中的坚韧互助;《近海新生》通过女主角林悦调查案件的过程,呈现女性在悬疑叙事中的主体性与成长轨迹。
此外,“她悬疑”剧对社会议题的挖掘愈发多元深刻,不仅聚焦家庭层面的隐痛,还延伸至时代变迁下的群体困境。如《暗恋者的救赎》聚焦家庭冷暴力等社会议题;《执迷》将“PUA”(精神控制)等社会议题融入烧脑反转情节;《醉梦》以20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为背景,将悬疑叙事与女性困境、时代创伤紧密相连。
在类型多元、数量提升的同时,“她悬疑”剧创作也显现一些问题。李胜利表示,“她悬疑”创作需警惕两种极端倾向。其一,部分作品在叙事时,将女性生存困境窄化为家庭暴力、杀妻骗保、情感复仇等极端情境,放大创伤细节以制造视觉与情感奇观,却缺乏对困境背后结构性成因的深度剖析,使女性视角沦为猎奇手段,背离观照女性生存的初衷。其二,为迎合“女性力量”的市场需求,部分作品陷入“伪强女性”爽剧式陷阱,要求女性角色智商碾压男性、全程掌控全局,最终以“反杀”“复仇”结局碾压男性角色,看似彰显女性力量,实则游戏化地回避现实复杂性。“打破套路的关键在于回归‘她悬疑’核心价值,即借助悬疑叙事探寻女性作为‘完整的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既重视困境中女性的主观能动性,也不消解力量生成过程的现实性。”
谈及“她悬疑”剧创新方向,李胜利表示,一方面,要深入挖掘真实的女性生存困境,淡化“她悬疑”类型标签束缚,让女性议题成为故事核心驱动力;另一方面,需突破对“女本位”的庸俗化解读,塑造更多兼具智慧、力量与主体性的女性形象,展现她们的不完美与真实欲望,使角色“突围”过程伴随可感知的成长代价。此外,创作者要打破非此即彼的二元性别叙事逻辑,通过塑造优缺点兼具的男性配角形象,剖析两性关系的复杂性,构建和谐健康的社会性别图景。未来,“她悬疑”创作要在“悬疑”与“情感”、“现实”与“戏剧”之间找到更精妙的平衡,创作能触动和启迪观众的精品,拓展女性故事在公共话语空间的讲述深度与广度。
张颐武认为,“她悬疑”剧当前虽已形成稳定套路且拥有女性观众群体,但过度重复,易陷入严重的同质化困境。“她悬疑”剧的创新可从多维度发力:一是深入挖掘人性内涵,深度观察与精准呈现女性所处社会状况;二是充分释放悬疑元素的魅力,如凸显案件的震撼力、强化对人性的剖析力等,并确保其与剧集类型高度适配。此外,女性悬疑剧可探索精品短剧的创作路径,这既顺应互联网时代剧集篇幅缩短的发展趋势,又能让剧情情绪更加浓烈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