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1981 年的纪实作品《死亡之舞》(多年来多次修订)中,斯蒂芬・金对恐怖类型片展开了详尽探讨,解释了自己为何痴迷于此,以及社会如何塑造了这一类型。这位 “恐怖小说之王” 从学术角度剖析了恐怖类型的历史、典型形象、有影响力的创作者、常见叙事手法,以及如何在文学、电视和电影中打造经典之作。
金提出,任何优秀的恐怖作品都应在三个层面发力 ——惊悚、恐惧与厌恶。惊悚是反派 / 怪物现身前的悬念时刻,恐惧是亲眼目睹怪物 / 反派及其行径的瞬间,而厌恶则是观者的本能反应。
这位大师不仅用这三个标准让自己的小说脱颖而出,也以此评判电影和剧集。多年来,这位敢说敢评的畅销书作家点评过不少影片,因其真实性和独特性向观众推荐。以下是 5 部他力荐的 90 年代恐怖片。
5. 《灵异骇客》(1999)
许愿需谨慎。芝加哥电话线路工汤姆・威茨基(凯文・贝肯 饰)在一次派对上,跟笃信超自然现象的小姨子打赌,让她对自己实施催眠。不久后,他开始频繁看见鬼魂幻象。起初汤姆以为是幻觉,直到发现这些幻象与几个月前在社区失踪的 17 岁女孩萨曼莎(詹妮弗・莫里森 饰)有关,才开始当真。他对幻象越来越痴迷,婚姻也因此出现裂痕。最终他能同时拯救萨曼莎和自己吗?《灵异骇客》的结局反转不断。
追查到底
2007 年,斯蒂芬・金在接受《娱乐周刊》采访时,随口列举了他在 90 年代至 21 世纪初看过的佳片,《灵异骇客》与《冰血暴》《美国丽人》等非恐怖片一同上榜,虽未多做解释,但不难理解他的偏爱 —— 金本就是作家理查德・马瑟森的铁杆粉丝,而这部电影正改编自马瑟森的作品。他在《死亡之舞》中曾坦言:“马瑟森是对我写作影响最大的作家”,称赞其擅长将恐怖融入日常生活,而非局限于哥特式城堡或闹鬼老宅。
1999 年的 occult(神秘学)题材电影中,《木乃伊》《女巫布莱尔》《第六感》风头更盛,《灵异骇客》难免被掩盖,但它依旧实力不俗,尤其汤姆与萨曼莎的对手戏堪称亮点。一个后知后觉却充满好奇的家庭主夫,被一个活泼机灵的女孩暗中引导 —— 她并非恶意作祟,只是迫切渴望正义。当然,这一切能如此动人,离不开凯文・贝肯的主演功底,他的表现堪称巅峰,詹妮弗・莫里森也奋力跟上了节奏。
4. 《女巫布莱尔》(1999)
恐怖片里,好奇心总害死猫,可没人学得乖。《女巫布莱尔》中,三名电影系学生深入马里兰州伯克茨维尔附近的阿巴拉契亚山脉,调查当地 “布莱尔女巫” 传说并拍摄纪录片。他们视此为天赐良机,甚至幻想借此敲开好莱坞大门。但从影片一开始就能看出,等待他们的只有噩梦,而非美梦。观众看到的所有画面,都来自这三位失踪 filmmakers(电影人)遗留的摄像机。
吓人到连恐怖大师都扛不住
《女巫布莱尔》的恐怖程度,连斯蒂芬・金都中招了。据《血腥恶心》报道,金当时因事故住院,在病床上看了这部片,实在顶不住:“我让儿子赶紧把这破玩意儿关了。这辈子可能就这一次,因为太害怕而中途关掉恐怖片”,他补充道,“这片子看着太真实了,正因为真实,才像你做过的最可怕的噩梦”。
和金不同,很多人还是鼓起勇气看完了。这部成本仅 75 万美元的影片,最终斩获 2.46 亿美元票房,成了好莱坞史上最赚钱的电影之一。对于一部为艺术而非商业而生的作品来说,这样的成绩堪称惊艳。雷伊・韩饰演的团队唯一女性可圈可点,约书亚・伦纳德和迈克尔・C・威廉姆斯则精准演绎了角色选择引发的一系列混乱,配得上影片带来的成功。有趣的是,三位演员后来都提起诉讼,称薪酬不公 —— 这也暴露了行业里 “用完就扔” 的现实。
3. 《深海狂鲨》(1999)
故事发生在一座与世隔绝的水下研究站,科学家们通过基因改造灰鲭鲨,试图从其大脑中提取一种特殊蛋白,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一名工作人员被鲨鱼咬伤手臂后,研究站呼叫直升机撤离。不幸的是,最大的那条鲨鱼咬住担架,将直升机拽向墙壁,研究站严重受损。从这时起,其他鲨鱼趁机逃脱,开始疯狂攻击人类,地狱降临。
《大白鲨》升级版,还带幽闭恐惧
斯蒂芬・金曾透露,《深海狂鲨》是他事故康复后看的第一部恐怖片,全程看得津津有味:“太爽了!我当场尖叫出来,能让我这样的恐怖片,我都视若珍宝”—— 他在 2011 年修订版《死亡之舞》中特别提到了塞缪尔・L・杰克逊饰演的角色被鲨鱼拦腰咬断的场景。
这部科幻恐怖片没啥深刻内涵,就是靠惊心动魄的场面取胜,但绝不止 “塞缪尔・L・杰克逊早早就领便当” 这么简单。其他角色的故事同样精彩纷呈。165 分钟的片长里,观众能一直被紧绷的悬念和鲨鱼带来的未知恐惧牢牢抓住 —— 你永远猜不到下一次袭击会以何种方式发生。好奇为什么场景看起来这么带感?因为这些布景就建在为《泰坦尼克号》搭建的大型水箱上方。
2. 《黑洞表面》(1997)
设定在 2047 年,一艘失踪的 “Event Horizon” 号星际飞船突然出现在海王星附近,一支宇航员小队奉命前往救援。登上这艘废弃飞船后,他们发现了一段恐怖的信号,里面充斥着嚎叫、尖叫,还有一句听着像拉丁语的 “Līberāte mē”(“救救我”)。深入调查后才得知,飞船的实验性重力驱动装置打开了一扇通往地狱维度的 portal( portal),飞船本身也已产生意识并充满恶意,它附身于宇航员,放大他们内心最深的恐惧。救援任务就此变成一场绝望的生存之战。
有《异形》那味儿了
斯蒂芬・金的科幻恐怖作品不算多,但他显然很爱这类电影。《血腥恶心》曾引用他的评价:“《黑洞表面》本质上是太空版的洛夫克拉夫特式恐怖故事,还带点《夸特马斯实验》的调调,英国人拍的”,他补充道,“剧情是有点乱,但视觉效果惊艳,‘事件视界’之下,藏着让人难以理解的恐怖,这种真实感很到位”。
尽管幕后问题不断,这部邪典佳作依旧没让粉丝失望。显然它受雷德利・斯科特《异形》的影响很深,结局反转巧妙,山姆・尼尔和劳伦斯・菲什伯恩的出色表演撑起了全片。要说这些宇航员,确实有点笨,老是陷入解决问题的集体幻觉中。但平心而论,主角要是太精明,反倒少了很多乐趣。
1. 《沉默的羔羊》(1990)
改编自托马斯・哈里斯 1988 年的小说,朱迪・福斯特饰演年轻的 FBI 实习生克拉丽斯・史达琳,奉命追捕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 “水牛比尔”(泰德・莱文 饰)—— 此人专剥女性受害者的皮。为了解变态杀手的心理,她前去狱中采访食人狂魔汉尼拔・莱克特(安东尼・霍普金斯 饰),而莱克特无疑会向她提出难以抗拒的条件。最终谁能胜出?史达琳?汉尼拔?还是水牛比尔?
恐怖片的完美范本
斯蒂芬・金称其为 “类型片经典”,还常以它为标杆评判其他影片。他曾将马特・里夫斯 2010 年的佳作《生人勿进》与之对比:“知道这片子多棒吗?这么说吧,堪比《沉默的羔羊》。” 此外,这位畅销书作家还盛赞哈里斯系列小说的第三部《汉尼拔》,称其与《驱魔人》并列 “现代最吓人的两部小说”。
的确,这部电影堪称 20 世纪大银幕上最具视觉冲击力、最吓人的恐怖片之一,虽有血腥场景,但克制而集中。很多同类型片往往过度渲染血腥,显得刻意做作,反而削弱了紧张感,让人不适。而《沉默的羔羊》全程张力拉满,这要归功于安东尼・霍普金斯的演技、他脸上的面具,以及精妙的对白。影片结尾,逃脱的汉尼拔甚至宣告 “要去拜访一位老朋友”。说他是史上最伟大的恐怖反派,没人反对吧?